向 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文化内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富有创意的文化内容真的是创作者灵光乍现的天才结果,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偶然状态吗?其实,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优质的文化内容就藏于我们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处在我们生生不息的大众创造之列。正如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记载了某尼寻春咏梅喻悟道的诗句所言,“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萌生于壬寅之秋、发展于2022年末的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将在2023年的春天落下帷幕。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正在创造这样一个文化内容“春在枝头已十分”的盎然盛景,给首都文化产业提供生生不息的创意动能。
形式多样是首都文化内容生产的时代特征
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文化内容生产赛道征集的作品在文化主题、创意形式和承载媒介等方面都表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时代特征。这些文化内容作品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基本涵盖了动漫、动画、儿童剧、影视、音乐、非遗、数字文创、时尚等多个文化产业的不同门类。这些文化内容作品的艺术形式,既有经典的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也有现代的影像艺术,更有新兴的数字艺术,充分彰显了文化内容生产的时代印记。文化内容生产赛道的报名非常踊跃,通过北京各分赛区、主题赛区、主题征集、特别推荐等各种渠道征集上来的作品数量很多,最终根据大赛组委会公布的参赛标准和评选资格,遴选出133个文化内容作品进入初评环节。
大赛组委会根据专业背景、行业经验和参与意愿等多方面考虑,聘请了来自影视、动漫、音乐、数字藏品、时尚等等专业领域的9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了文化内容生产赛道评审团队。考虑到评审工作的强度以及作品内容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匹配度,文化内容生产赛道评审团队的专家们被分成三个小组进行初评。这三个初评小组分别是“动漫、动画和儿童剧”组,共评审47个项目;“影视、非遗和传统文化”组,共评审44个项目;“音乐、数字文创和综合类”组,共评审42个项目。最后,评委专家再集中起来参加复评和决赛。评委们克服了时间紧、数量多、任务重的困难,本着大赛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原则,在详细讨论大赛评审规则的基础上,严格遵守大赛的工作准则和专家评委承诺书的具体要求,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客观公正的立场、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专业独立的判断,对每一个项目都做出了科学性、真实性、公正性的评分,提出了各自独立的评选意见,顺利完成了各轮评审工作。
内容品质是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
根据各轮评审的总体情况来看,此次文化内容生产赛道的作品质量非常高。这些文化内容作品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活化,也有红色革命文化的赓续与弘扬,更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与发展。这些作品内容聚焦“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独特优势,立足北京历史文化的资源禀赋,重点挖掘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长城文化带北京段、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三山五园”等重点文化资源,紧密结合文化内容的创作特性与文化市场的消费规律,彰显了文化内容生产的文化价值、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多元价值,凸显了北京文化独特的气质和风韵,很好地反映了北京文化内容生产机构、创造个体与创意团队的整体水平和创作能力。
内容是文化创意的最大优势,也是文化消费的最大吸引力。本次文化内容生产赛道的参赛作品,还应在文化主题、形象设计、展览展示、市场营销、消费体验等各个环节加强精心策划,增强作品的内容创新性和市场有效性,在内涵深刻、形式新颖、材料手段等不同方面下足功夫,让文化内容作品从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精神体验等不同维度去吸引人、打动人和感染人。此外,参赛团队的专业背景、行业经验、市场拓展能力也非常关键。
守正创新是首都文化内容生产的创意法则
文化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文化内容的繁荣和文化品质的提升。文化内容生产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守正才能创新,优质的文化内容,只有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解读和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内容生产要注重题材的真实性和内容的细节性,要让文化内容作品既来源人们真实生活的日常感知,又高于人们的想象期待,进而增强人们面向未来的认知能力和探索勇气;文化内容作品要有意味的形式,要有鲜明的形象,要有典型的主题。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对文化内容生产的创作主体、生产方式、传播渠道和消费场景等方方面面,都正在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因此,文化内容生产要更加注重精品化、场景化、品牌化的内容创意,让文化内容作品传承历史故事、记录时代精神。
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的各位参赛选手都是新时代的创意英雄。这些参赛选手既有来自头部文创公司的成熟团队,也有来自初创文创企业的创意新手,还有来自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他们用积极认真的参赛态度、追求卓越的参赛立场、公平决战的参赛勇气,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的创意者富有青春活力的艺术想象力、内容创造力和价值引领力。各位参赛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让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显得光彩夺目。各位参赛选手在参赛、备赛过程中,通过参加各级大赛组委会组织的辅导会、文创沙龙、路演点评等活动,也在专业技能、创意思维、实践经验和创业资源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这让每一位参赛选手在未来的文创之路上,无所畏惧,结伴而行。此次大赛主办单位不仅关注参赛作品,也关注参赛团队,特别设置了文化创客大奖,对文创人才进行持续的关注和培养,真正让文创大赛成为项目孵化、人才培养的赋能平台。
北京文化产业是首都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增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北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繁荣首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网络视听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文化内容生产就是要继续弘扬中国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舞,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和北京对外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而秀。
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是以首都城市为战略定位,不断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功能。北京要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文化产业是首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近两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成立多部门协调小组,制定顶层规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充分激发文化产业界的创新活力,加大文化与科技的协同创新、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与商业的消费结合,推动历史街区和老旧厂房的创意活化,促进文化与金融的合作示范,实现了文化产业的较快增长,推出了《觉醒年代》《长津湖》等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内容精品,开启了新时代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范式,赋能了首都市民的美好生活。
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吹响了2023年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此次文化内容生产赛道通过持续的作品打造和内容优选,将有助于推动以文化内容品质提升为重心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将有助于加强北京文化内容生产的能力建设,进而推进首都文化内容生产体系建设,真正让文化内容生产成为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大脑”,彰显文化内容“北京智造、首都创意”的品牌优势,持续发挥北京在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历史进程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作者:孙业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