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国际 看点 纪实 社会 独家 热点 财经局 共工交通 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穆立新:为中非文化交流增砖添瓦

发布时间:2024-07-19 来源:共工新闻

非洲大陆与中国虽远隔万水千山,相距万里之遥,但文明交往源远流长,传统友谊历久弥坚。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中非紧紧联系在一起。

2024年7月16日,我收到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发来的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东方之韵遇见色彩非洲”中非文化交流展——中非书画展的作品征集活动入选通知书,我的藏头诗《中非友好》,将作为入选作品展出,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在以前的书法、诗歌大赛中虽然我也得过奖,但是作品走出国门,在国外参展,进行文化交流尚属首次。我在欣喜过后,思考作为书法、诗词爱好者,在今后应为中非友好文化交流活动做些什么呢?

我觉得在参加中非文化交流中至少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以领袖开创的与非洲人民友好往来思想为指导,认识中非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

1963年5月3日,毛主席同几内亚政府经济代表团和妇女代表团谈话,主题是:所有非洲国家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1963年12月14日至1964年2月29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亚非14国。他提出了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还提出了中国处理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为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所作的真诚努力。

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远赴非洲。

2013年3月25日上午,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大会议厅内座无虚席。“哈巴里!哈巴里!”习近平主席在发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时,首先用这句斯瓦希里语“大家好”开场,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新时期中非共谋和平、同促发展的政策主张——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

“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30分钟演讲,响起30次掌声。一次次掌声,寄托着亿万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的愿望。也是在这次演讲中,“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提出。

之后,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非友好关系指明了方向。十年来,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非文化交流活动意义深远。中非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非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各国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它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领袖的教诲,中非世代友好已经深深融入我的血脉,扎根于我的心灵,认识中非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树立起了为中非文化交流贡献力量的思想。

二是以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为动力,夯实掌握民族瑰宝知识的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多方面、多领域知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深知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现在我主要对书法和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坚持不懈地练习,虚心向老师请教。我最喜欢唐代颜真卿的多宝塔字帖,也曾照帖习练。

在系统学习书法之前,我错误地认为只要坚持认真练字就可以把字写好,事实发现没有名师指路,形同盲人摸象,理解片面,很难有实质的提升。

古人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坚持不懈对于成功是多么的重要,而方法得当更能事半功倍。经过一段时间的《多宝塔碑》临习,我慢慢体会到学习书法,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坚持与执着地练习,更需要名师指点迷津,才能做到笃志研习,潜心渐悟。我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作了这样一首诗:“墨行流云,字如其人。历代书法,继承创新。自强不息,天道酬勤。循序渐进,铁棒磨针。”这也是我通过实践,发自内心的感悟。

对诗词的学习也是如此,需要循序渐进。最早是看到一位同事写的藏头诗,很受启发,开始自己试着写。从写顺口溜到学习韵律,讲究平仄,符合要求,做到诗的内涵丰富。一路走来,确实不易,有成绩,更有不足。我更加体会到古人说的:“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的道理,增强了学好书法和诗词的信心。

三是以参加书画作品征集活动为契机,为中非文化交流增光添彩

我在微信朋友群中看到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东方之韵遇上色彩非洲”——中非书画展征稿邀请函后,通过认真地构思,怀着兴奋的心情,作成七绝藏头诗《中非友好》,按要求又写成书法寄出。

创作背景:中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成果丰硕,促进了中非的共同进步与发展。“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为中非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华传统文化如璀璨明珠熠熠生辉。非洲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节奏和鼓声而闻名,使之成为非洲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中非文化交流频繁,相互学习借鉴,增进了友谊,该书法作品以此为创作背景。

创作理念及意义:采取藏头诗的形式把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和非洲传统文化中的音乐舞蹈特点展示出来,充分体现各自的优势。因为七绝诗带有韵律,按照平仄音调要求写成该诗,读来朗朗上口,再加是藏头诗,让人听后耳目一新。这样创作的韵律诗写成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诗词与书法的完美结合,诗中还能把非洲鼓乐舞蹈节奏感和动作多变的特点用简练的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创作该作品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思想。展示此书法作品是中非友好历史的记录,对促进中非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让我懂得,每种文明都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非洲是人类起源地,积累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丰富宝藏。非洲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华文明同样拥有厚德载物、融汇并蓄的风度与品格。在跨越万里的遥相呼应中,中非文明实现了相互认知,保持了彼此尊重。理解并欣赏非洲文化,推动中非文明交流对话,促进中非文明交融。把握时代脉搏、树立全球眼光,将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长远愿景纳入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中非文明交流可持续发展,为中非文化繁荣注入持久动力。

这次中非书画展,我的书法作品入展,坚定了我今后参与中非文化交流的信心。我深知,学无止境,要在这条路上行稳致远,就必须不骄不躁,付出不懈努力。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这次入选中非书画展,好比是一种粘合剂,将我与中非文化交流紧紧相连,融为一体。未来的道路更长,我会更刻苦地学习,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中非文化交流“大厦”的建设增砖添瓦。(作者:穆立新)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孙业腾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共工新闻 | 对外服务: |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共工新闻 电子邮件: Vgong#vip.qq.com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