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广祥
(岐黄使者、独立思考人)
2024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我撰写本草对联祝贺,书名定为《彩雀吹潮》。本书涉及港九风景点,主要概述香港回归祖国后的人文变化。关于香港客观存在的事实与市民的主观愿望,本草对联作了诠释,联曰:
彩雀/吹潮/关远志;
然波/戴胜/合欢花。
推广中医药学乃我志职。我在香港、美国举办过“中医药全球大会”,在东南亚也举办过数十场中医药学术会议。我的执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的使命,并为之奋斗。”
中医药有着数千年历史,惟有把它发扬起来,才能彰显其真正的辉煌。尽管我们以信仰力量去思考问题,但最终促进其发展乃意志使然。缘于习惯,创作本草对联是我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本草纲目》和《中药大典》记载,中药名有4万馀个,其中正名近9000个,别名3万馀个。有些药名纯为名词,如,熟地,又称“熟地黄”;甘草,又称“国老”;凤梨草,又称“苦舌草、旺梨草”;丹参,又称“赤参、红根、血参根”。有些药名则含有动词,如,知母,又称“地参”;走球,又称“珍珠”;却愁使者,又称“酒”;远志,又称“关远志”等等。由此可见,创作中药名对联可谓一项艰辛而繁复的“配伍”工作。
写少量本草对联不难,难在量大而有所本。为创作一副好的对联,既要从众多的药名里寻找富有意境药名,又要使句子符合撰联通律,这就不得不借用原本药名之别称,或土名或俗名来完成,药名中的固有动词至关重要。创作“本草医人论事”对联,仅凭记忆中的词汇是不够的,惟大量阅读相关典籍或借助工具书来完善内容。惟此才能创作出“信、达、雅”的艺术性对联,惟此才能彰显出“文论所以然”的文学属性。
一个人的执着取决于他所担当的任务。正如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热爱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它能让我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爱高于一切,爱是一切进步之根本,为不负众望,我将继续说岐黄,写药联。
人类是社会的产品,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尽管人与人的交往主要都是意欲和意欲之间的交往,但我们还是要讴歌社会和谐与进步,因为“和谐是爱与恨结合起来的庄严配偶。”对此,我热衷写“和衷共济”的对联,有本草对联为证,联曰:
琼花/抹丽/英雄草;
胖柳/提青/好汉枝。
“变化”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香港遭受2019年社会风波影响,经济不彰,导致不少人移居他国。受悲观主义影响,社会上即出现了“香港已死”及“香港金融遗址”的古怪言论。我认为香港的“变化”,只是“时空角色”发生变化而已,香港制度有其坚韧属性和可持续性,其功能及角色无以替代。
语曰,人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但人也不能没有根基而生活。环看今日香港,人数回流逐增,百业复兴。我认为,好的改变会带来积极的结果,目前,香港是全球失业率最低地区之一。每一个人都是他过去的产物,只有善于比对昨天和今天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香港依旧是“东方之珠”,有本草对联为证,联曰:
金盏菊/飞蓬/熟地;
紫荆花/抹丽/重楼。
《彩雀吹潮》是我的第6本著作,此书以楹联为纲,全书43篇文章,83副本草对联,栏目均以本草名命之,并附录创作背景。为帮助读者理解本草对联,我邀请30位学者撰文点评,还邀请吕朋林教授撰写“导读”文章。
对联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它以两行平仄预示着人们的生活。讲好香港故事是每一位华族同胞应尽之义务,身为香港人,能不爱港乎?我相信,《彩雀吹潮》之章章节节定能引起社会共鸣,同理,讲好岐黄故事,一定能促使本草对联上升为一种“非装饰性学问”。
感谢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项平教授担任本书医学顾问,感谢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陈伟明兄撰写序文,感谢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翟万益兄篆刻书名。
写于2024年6月5日
图文作者 古广祥 编发 常策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孙业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