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宝能系中山润田投资有限公司一纸举报,让中炬高新的股权争夺战再次摆上台面。

在举报信中,中山润田直指,中炬高新现任董事和监事联合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涉嫌通过虚假诉讼、操纵证券等造成上市公司及股东约500亿元巨额经济损失。

对于这份举报,中山火炬集团则在随后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回应称,“该举报内容肆意抹黑,捏造、歪曲事实,恶意损害他人声誉,扰乱上市公司正常经营秩序,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

双方各执一词,难辨真假。但从目前情形来看,形势似乎对宝能系十分不利。由于自身陷入流动性困局,中山润田所持中炬高新的股权不断被拍卖,逐渐失去了后者的控股权。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以来,中山润田所持有的中炬高新股份遭到多次被动减持,其持股数量已经从原先的24.23%降到年末的14.73%,今年5月其持股比例进一步9.58%,第一大股东之位易手于火炬集团。

实际上,不止是中炬高新。在南玻A、韶能股份等A股上市公司里,宝能系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曾经手握巨资大杀四方的宝能系如今似乎成了“隆中困兽”,而这一切则是从宝能系资本“打手”前海人寿“掉链子”开始。

前海人寿是保险行业的“新兵”,成立于2012年,成立时公司总资产只有17.3亿元。不过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前海人寿凭借激进的经营风格,在中国保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成立第二年,前海人寿规模保费便突破百亿元大关,并且实现了盈利,打破寿险“七亏八盈”的规律。成立第三年,前海人寿的总资产已超过2000亿元,跻身寿险业前十。

手握巨额资金的前海人寿,在中国资本市场掀起血雨腥风,令不少上市公司闻之丧胆。2015年下半年,前海人寿因举牌万科打响“宝万之争”,一战成名。

也正是这一年,前海人寿多次举牌后入主了中炬高新。资料显示,2015年4月,前海人寿买入中炬高新股份总数4000万股,占股份总数的5.02%,实施首次举牌。到2015年年末,前海人寿已通过保险产品和自有资金的方式合计持有中炬高新23.29%的股份,超过火炬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

当年12月,前海人寿还联合钜盛华等通过二级市场大量买入南玻A 股份,到2016年9月底,宝能系已将南玻A 24.39%的股份收入囊中。此外,前海人寿还相继举牌了韶能股份、南宁百货、合肥百货、明星电力等上市公司。

但前海人寿这一系列举牌行为大多遭到上市公司激烈反抗。比如在举牌万科时,万科CEO王石曾痛斥姚振华是“野蛮人”,引发轩然大波。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注意到险资“围猎”上市公司带来的风险。原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某次会议上脱稿批评发表了著名的“妖精论”,猛烈抨击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是“妖精、害人精,野蛮人”,直指险资“用来路不正的钱,从门口的野蛮人变成了行业的强盗”。

刘士余所言的“来路不正的钱”,并非保险资金本身,而是指向“用大众资金从事所谓的杠杆收购”。而撬动大众资金砸向资本市场举牌的“杠杆”正是万能险。

万能险是一种传统险和投连险的结合的产品,投保人可以任意支付保险费,也可以任意调整死亡保险金给付金额,所缴保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账户。

而且保障和投资额度的设置主动权在投保人,投保人可根据不同需求作出调节;账户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理财,投资收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保障利率。

万能险凭借缴费灵活、保障可调的特点,并且兼具生命保障与投资收益的双重功能,逐渐成为网红级金融产品,这也成为寿险公司吸收保费的利器。

然而在实际操纵中,由于万能险为抢占市场进行了“长险短卖”,而资产端又集中投资于股权、不动产等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来“短钱长配”,形成了期限错配,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这也引起了监管部门注意。2016年12月,保监会叫停前海人寿开展万能险新业务,这一整治被视为剑指险资“举牌”、“杠杆收购”的重拳;2017年2月,保监会先后在其官网发布了针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的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对时任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给予撤销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的处罚。

属于万能险的时代落下帷幕,前海人寿被强制“断血”,在资本市场再难呼风唤雨。2019年,前海人寿保费收入规模及增速显著下降,由2019年765.39亿元下降至2021年718.41亿元,当年归母净利润约为1.16亿元,同比下降约90%,扣除大股东支付的一笔26亿元营业外收入,当年净利润亏损超过25亿元。

2022年一季度,前海人寿保费收入109.55亿元,比2021年同期的510.14亿元骤降78.53%,单季度亏损额达到了23.23亿元。

与此同时,前海人寿还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2021年3月,原董事长张金顺以个人原因为由辞职,去年7月11日,宝能集团决议免去沈成方的公司董事职务、免去陈琳的公司监事职务;决议免去沈成方的公司总经理职务。至此前海人寿进入无董事长、无总经理、无监事长的状态,被业界人士戏谑为“三无公司”。

URL:http://cc.wenshannet.com/

来源于:中访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