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2023年度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评价结果。和去年相比,今年榜单前十位除了名次有些变化外,整体变化不大。唯独去年还能排在第10名的青岛银行今年却跌落至第19位,被苏州银行取而代之。

讽刺的是,前不久世界品牌实验室2023年“亚洲品牌 500 强”排行榜中,青岛银行位列第423 名,是国内唯一入选的城商行。

据了解,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评价标准包括公司治理能力、收益可持续性能力、风险管控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体系智能化能力、员工知会能力、股本补充能力共计九个维度。而青岛银行下滑较为明显的维度则是风险管控能力、服务能力和体系智能化能力。

 

01

 

内控问题突出

榜单显示,青岛银行服务能力的评分为73.46,在榜单中都处于偏低的水准,也是青岛银行九大评价标准中得分最低的。

从黑猫投诉来看,青岛银行的累计投诉量仅为230多条,投诉原因多为暴力催收和乱扣利息等等。相较于黑猫投诉上的消费者的反馈,青岛银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现象更加突出。

2022年7月,青岛银保监局连发38张罚单,合计罚没699万元,处罚对象涉及8家银行分支行和2家保险公司分支公司。而青岛银行以160万元的罚款数额位居8家银行之首。

罚单显示,青岛银行港口支行因发放虚假交易的按揭贷款、向提供虚假材料的客户发放按揭贷款,被罚80万元;市北支行因严重违反房地产信贷政策,被罚40万元;莱西支行因用于申请再贷款专用额度的贷款被挪用于购买房产和理财产品,被罚40万元。

2023年1月11日,青岛银行因涉及包括“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在内的多项违法违规事实,被青岛银保监处以605万元的罚款。据了解,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是指用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来填补某个理财产品的收益,从而美化该产品对外的展示收益率或兑付收益率。这种行为无疑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月21日,青岛银行的工作人员翟吟佳因存在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违法违规行为,被青岛银保监处以警告处分。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银行此前曾宣称自己旗下的理财产品“0破净”。监管部门开具的罚单一出,所谓“0破净”的光环引起了人们的质疑。

6月25日,青岛银行又因为向小微企业收取银行承兑汇票敞口承诺费、互联网贷款信息披露不规范、夸大营销等原因被青岛银保监处以52万元罚款。

频频被监管部门处罚,也难怪青岛银行服务能力得分不高。

 

02

 

网络端发展不力

青岛银行的体系智能化能力是所有指标中下滑幅度最大的,从2022年的85.43下降至80.88。据报道,该维度主要的衡量指标是网上银行交易额增长率、信息科技系统建设水平等。

2022年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青岛银行存量手机银行用户达 457.87 万户,较年初增加71.13 万,增幅达18.39%;但是累计交易金额达到4025.4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51%。

报告期内,个人网上银行客户累计达到 74.29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0.03%;累计交易笔数达到2869.62 万笔,较上年同期减少 11.43%,交易金额达到 1,875.57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85%。

尽管用户在增长,但是交易金额却不增反降。

2023年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个人网上银行客户累计达到74.4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0.16%;累计交易笔数达到 1,278.55 万笔,同比下降 13.63%;交易金额达到 921.32 亿元,同比下降 0.83%。

更有数据显示,2022年9月青岛银行APP的月活跃人数为88.41万人,今年6月的月活跃人数为89.46万人,仅增长1万多人。显然,青岛银行在网络端的发展越发乏力。

这或许与青岛银行整体发展速度放缓有关。自2018年以来,青岛银行的营收增速就逐年下降,从2018年的32.44%收窄至2022年的4.56%。

要知道,此前资产规模远小于青岛银行的齐鲁银行与青岛银行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齐鲁银行的总资产达到5503.65亿元,上半年营收也达到60.76亿元,与青岛银行不分伯仲。

青岛银行恐怕得有压力了。

URL:https://mp.weixin.qq.com/s/aqKOrX_-bhsA9aP229n9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