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的贵州董酒重现江湖。今年9月份,在北京举办的2023第六届中国经济大会上,董酒登上了宴会的餐桌;10月中旬,贵州董酒还联合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会在山东济南举办了一场以“多彩贵州风 黔酒中国行”2023贵州优质白酒品牌推广活动。
在媒体报道里,贵州董酒自称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还时常与茅台相提并论。但对于消费者而言,贵州董酒这个名字恐怕有些陌生了。
至于董酒如何与茅台扯上关系,似乎是因为中国白酒界知名人士沈怡方曾说过一句话“贵州两大宝,茅台与董酒”。所以在往后的宣传里,董酒时不时拉出茅台为其“背书”,想借此拔高自身的品牌地位。但即便是“傍上”茅台,董酒想重拾昔日荣光并非易事。
 

01

 

董酒由盛转衰

从历史资料来看,贵州董酒确乎是有些故事的,但这已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董酒源于贵州遵义董公寺,1927年,程氏酒坊程明坤汲取祖传酿酒秘方与当地酿酒工艺之所长,并结合当地环境、水土、气候等多重因素,形成了“百草入曲、两小两大、双醅串蒸”的特殊工艺,酿造出“程氏窖酒”“董公寺窖酒”。
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教授们对此酒赞不绝口,于是取董公寺的“董”为其重新命名,承扬“百草之酒”,董酒由此得名。
新中国成立后,董酒迎来一段光辉岁月,在1952年、1963年、1979年、1984年、1989年,由国家组织的三届全国评酒会上,贵州董酒被评为四大名酒、老八大、新八大、十三大和十七大名酒。
由于董酒在制曲过程中加入130多种中草药,制曲中还包括“产香单”和“百草单”这两张古方,因此董酒的配方和酿造工艺在1983年还被列为国家机密。
彼时董酒风头正盛,其产销量一度超过茅台。然而进入90年代后,董酒却开始“不务正业”,开启了一段疯狂的并购之路,甚至将玻璃厂、彩印厂、机电厂等和白酒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收入囊中。
而此时,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等品牌开始通过市场化改革不断发展壮大。在90年代中期,浓香型白酒崛起时,董酒直接放弃了拥有国家保密配方的董香型酒,加入浓香阵营,还大量采用“OEM”模式,进行品牌延伸。这些产品进入市场以后,因为品质和口感非常糟糕,市场销售惨淡,董酒由盛转衰。
1999年左右,董酒的董香型酒基本上便已告停产。2003年,董酒集团因为不能如期支付工人工资、国家税收、银行贷款等全面停产。2004年,董酒酒厂又遭遇大火,上百吨陈年基酒付之一炬,自此后市场上再难看到董酒的身影。
2007年4月,董酒易主,振业集团退出,万祥集团接盘。近年来,在茅台带动下,白酒行业渐入景气周期,尤其是近年来在“酱香热”,资本闻风而动,忙世界找酒酿酒卖酒,许多早已“阵亡”的品牌重新被推出市场,董酒便是其中之一。
 

02

 

打健康牌能否奏效

与茅台,五粮液、汾酒等走文化路线不同的是,董酒复出打的是健康的“牌”。比如茅台提出“美文化”、五粮液提出“和美文化”、汾酒提出“中国酒魂”、习酒提出“君品文化”等等。
而董酒则提出了“健康文化”,还特意邀请科研机构来研究其酒体的保健功能。2017年,在一篇有董酒LOGO新闻通稿中,董酒声称,江南大学在香型各异的中国传统白酒中选取15个典型代表酒样检测其中的脂肽化合物地衣素含量,结论是董酒中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酒达到111.74 μg·L-1,居白酒之首。
该篇报道还表示,由于脂肽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功能和效果,其抗癌活性,抗病毒活性,溶纤活性和抑菌活性非常突出。这进一步证明了董酒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降胆固醇的功效。
这番犹如“神药”般的表述,引发了轩然大波。实际上,想从健康功效上寻求突破口的并非只有董酒一家。
茅台也曾公开宣扬过茅台具有“保肝、护肝”功效,依据是几篇在杂志上刊登的“研究论文”,包括《茅台酒与肝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组织学研究》和《茅台酒诱导金属硫蛋白质的作用及其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等,结果遭到专家学者和同行的炮轰。
可想而知,在白酒行业,健康牌很难打。世人皆知“小酌怡情,大酌伤身”,茅台载过的跟头,董酒又能否超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