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东亚药业披露了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东亚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17.55%,净利润8556.24万元,同比增长40.11%。

在三季报中,东亚药业还披露了近期的再融资进展。据公告,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东亚药业已完成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并已于 8 月 2 日上市。

东亚药业于2022年6月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方案的议案》,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不超过 69,000.00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东亚药业才于2020年11月25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8.8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7.82亿元。如今东亚药业在IPO募资金额还没用完,募投项目亦未完全投产的情况下,再向资本市场伸手要钱,其合理性值得怀疑,而且此次再融资募投项目也存在诸多疑点。

东亚药业主营业务为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涵盖抗细菌药物(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物(马来酸曲美布汀)、皮肤用抗真菌药物等多个用药领域。

虽然拥有十分国际化的名字,但东亚药业却是十足的家族企业。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自然人池正明直接持有东亚药业41.48%股权,其子池骋直接持有6.85%股权,另外通过台州市瑞康投资合伙企业持有2.21%的股权。

从创收能力来看,东亚药业年收入约10亿元左右,从2016年到今年三季度末累计创造净利润不过8.5亿元。然而仅用三年,东亚药业便通过IPO和发行可转债的方式从A股拿走近15亿元。

IPO募投项目包括投资金额1.37亿元的“年产头孢类药物关键中间体7-ACCA200吨、7-ANCA60吨技术改造项目”、投资金额4.77亿元的“年产586吨头孢类原料药产业升级项目二期工程”以及投资金额6877.85亿元的“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1亿元。

然而三年过去,东亚药业IPO的三大募投项目尚未实现完全投产,却又发起新的募投计划。资料显示,东亚药业在今年9月发行的可转债募集资金主要包括投资金额为4.39亿元的特色新型药物制剂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以及投资金额为3.78亿元年产3,685吨医药及中间体、4,320吨副产盐项目(一期)。

但从目前来看,东亚药业已有的产能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据华安证券研报数据,东亚药业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主要产品的近年来的产能利用率并不稳定。

其中,头孢克洛原料2020年-2022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8.31%、89.56%和94.30%。而头孢美唑钠中间体产能利用率的产能利用率则仅分别为35.77%、18.19%和75.13%。

更让人迷惑的是募投项目。据公告,东亚药业此次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为浙江善渊制药有限公司和江西善渊药业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为东亚药业100%控股的子公司。东亚药业在募集资金到账后向两家公司分别提供了不超过3.5亿元和3.4亿元的资金。

企查查显示,江西善渊药业成立于2011年12月15日,截至2022年末,总员工数量为198人,总资产为1.77亿元,2022年的营收为1.44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仅为353.08亿元。

而浙江善渊制药则疑似还是一家空壳公司,成立时间为2021年10月22日。但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员工数量仅为9人,而且尚未有营业收入。

在募投项目中,浙江善渊制药将承担特色新型药物制剂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制剂的技术含量远高于原料药生产,浙江善渊制药是否具备研发能力值得怀疑。

实际上,东亚药业公司整体研发方面明显存在短板。东亚药业宣称“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药品研发人才队伍,拥有一支由具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组成的研究团队。”但据2022年年报,其研发人员中,博士学历的人数为0,硕士学历人数仅为11人,本科学历为110人,专科学历为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