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迪哲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于 2023年10月27日审核通过了《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在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公司拟使用最高不超过人民币 8亿(含本数)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使用期限自2023年12月19日起12个月之内有效。华泰联合证券是迪哲医药的现金管理提案的保荐机构。
尽管迪哲医药还能把富余的募集资金用于再投资,但是今年4月就向上交所递交再融资申请,用于新药研发、国际标准创新药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募集资金约为26.08亿元。
一边是上一轮的募集资金还没花完,另一边是试图再融资26亿,迪哲医药似乎有着不小的野心。
 

01

 

背靠大佬长期亏损不创收,成立6年才有首款商业化创新药

据悉,迪哲医药由阿斯利康(持股41.50%)与国投创新(持股41.50%)在2017年合资建立,可谓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
在上市之前,2020年8月,迪哲医药完成的1亿美元A轮融资就有礼来亚洲基金领投,红杉资本、三一创新及无锡市区两级政府基金参与。除了资本支持,迪哲医药还得到了技术支持。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末,迪哲医药有1项境内专利和5项境外专利通过受让取得。
在各方的支持下,迪哲医药成立四年后在2021年登陆科创版,但当时的迪哲医药甚至连稳定的营收都未能实现。2018年至2020年,迪哲医药的营收分别为3942万,4102万和2776万。同期,迪哲医药向阿斯利康及其关联方提供细胞系筛选、生物样本检测、科学合作及学术研讨等研发技术支持服务的交易金额分别为3942万元、4102万元、2776万元,与公司营业收入完全一致。
换言之,没有母公司的关照,迪哲医药是没有任何款项进账的。有分析人士认为,迪哲医药是为了上市筹划,通过与母公司进行交易做账,否则成立三年没有任何营收不利于其登陆科创版。
与长期没有稳定营收形成反差的是,迪哲医药在科研上的花费“大手大脚”。截至2023年9月30日,迪哲医药的累计研发费用已达22.19亿元,累计亏损更是高达34.41亿元。
靠着大力“砸钱”,迪哲医药也在最近拿出了成果。8月24日,迪哲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创新药舒沃哲(舒沃替尼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三季度报显示,报告期内迪哲医药实现营收4010万元,均是由舒沃哲贡献。
然而,迪哲医药距离稳定创收仍有较长一段距离。
 

02

 

上市前争议不小,上市后却有政策托底

迪哲医药虽然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在上市前迪哲医药还是有不少争议缠身。
例如,时任迪哲医药董事的林亮就被扒出涉嫌学简历造假。招股书显示,1999年7月至2000年5月,林亮任深圳万基药业有限公司研发部主管,但是这家公司实际成立于2019年。
更为人所诟病的是,公司尚未稳定创收,内部就早早开始分蛋糕。2020年7月,迪哲医药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通过增资及受让的方式,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无锡迪哲获得公司15.9588%的股份。40名高管成为激励对象,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张小林权益比例甚至高达63.1678%。
在上市之前,无锡迪哲的入股价格为1美元/注册资本,而上市前迪哲医药最近一次外部融资确定的每份额注册资本对应的公允价值为1.712美元/注册资本,相当于给内部员工打了5.8折。考虑到所谓员工平台主要是高管持股,再加之公司上市后的估值放大效应。在迪哲医药真正赚钱以前,其高管已经“收获满满”。
更为讽刺的是,迪哲医药登陆科创版后并不需要担心盈利问题。在9月7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会议上,有投资者担心迪哲医药是否会因为长期亏损退市,吕洪斌则表示:根据科创板上市规则,公司目前没有退市风险。
据悉,根据上交所的规定,科创版带U的股票上市第四年起才会存在退市的风险,但是上交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退市指标,甚至对财务也没有考核。换言之,即使科创版的股票长期亏损,想退市依然难如登天。
这意味着迪哲医药可以继续“挥金如土”,投资者想要看到收益可能得苦等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