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文化旅游正在成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与当地乡土文化和风俗人情结合的乡村图书馆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前往参观,乡村图书馆旅游逐渐成为了一种颇受游客青睐的文化旅游形式。然而目前乡村图书馆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游客体验欠佳、品牌形象较弱等问题。如何系统地推进乡村图书馆与旅游深度融合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重要议题。

乡村图书馆所提供独特文化体验能够激发游客对乡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有助于将城市的教育资源如书籍、讲座、展览等延伸到乡村;乡村图书馆旅游通过引导游客参与环保活动、提供环境教育资料等方式,有助于推动乡村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

在经济效益上,图书馆旅游能够将乡村的文化价值直接转换为旅游价值,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乡村图书馆旅游活动的开展还有助于提高乡土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帮助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品等转化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此外,乡村图书馆旅游的广泛推广也有利于改善乡村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私人和公共资本投入乡村振兴项目。

目前已建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乡村图书馆,如浙江桐庐戴家山村的先锋云夕图书馆、浙江德清庾村的萱草书屋、安徽黄山碧山村的碧山书局等。不过仍缺乏明确的顶层设计来指导乡村图书馆与旅游的融合。一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战略目标,使得图书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互补处于较为分散和随机的状态。另一方面,乡村图书馆旅游在具体行动计划上不够明确,导致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同时,乡村图书馆目前在如何打造富有特色和创意的文化产品、活动和空间上缺乏经验,游客难以在图书馆中找到具有吸引力的体验项目。此外,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缺乏旅游服务相关培训,导致其无法有效解决游客需求,从而降低了游客对乡村图书馆的满意度。

近年来部分乡村图书馆开始使用微信、抖音、官方网站等媒体平台开展线上阅读、展览或旅游宣传服务。例如,位于北京怀柔区雁栖镇交界河村的篱苑书屋会在其同名公众号上发布本馆开放信息以及所举办的文化活动。然而相关账号在平台运营和维护上较为滞后,平台内容程式化明显,并未有效地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打造出富有创意且易于记忆的数字品牌。

强化乡村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整体规划。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出台关于促进我国乡村图书馆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政策文件,破解跨部门协作不畅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财政支持与资金投入制度,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微观实践层面上,由学界和业界共同发力,探索提高乡村图书馆旅游吸引力的若干策略以及图书馆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

打造富有乡野特色与历史底蕴的文化空间。在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提高的同时,公众对精神文化和自然生活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提高乡村图书馆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在于将其与地方景观深度融合,打造出人文与自然、历史交融的“第三空间”。例如篱苑书屋的建设秉承了就地取材和融入自然的理念,整个建筑用了约4.5万根周围大山中的洋槐、桑木等10多种树木的柴禾秆建成,人造与自然景观在此共生共呼吸,为游客提供一场山水间的阅读之旅。

打造特色化的乡村图书馆旅游品牌形象。一是创新在线媒体平台传播的内容,强化对通俗性流行文化、怀旧性传统文化以及根植性地域文化的“借用”和“化用”。二是多样化在线宣传形式,综合利用直播、短视频、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推动乡村图书馆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建设,实现线上流量与线下游览量的相互促进。三是唤起游客的旅游体验分享欲,引导游客在在线旅游社区、生活服务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发表有文化内涵的帖子和评论,以游客的真实体验来建立乡村图书馆的旅游品牌形象。

来源 |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作者 | 姜婷婷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许艳闰 武汉大学数据智能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