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30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27日刊登题为《中印合作如何帮助孟加拉湾实现繁荣》的文章,作者是温斯顿·莫克。文章摘编如下:

孟加拉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它尚未实现自身经济潜力。

有效的制度在经济发展中往往会超越地理因素,新加坡和阿联酋就是例证。这两个经济体在与大国的关系中也实现了平衡。同样,孟加拉湾非但不会被分裂成不同势力范围,反而可以通过有效的中印合作来释放潜力。

鉴于供应链的全球化,国际合作对先进制造业至关重要。

虽然在美国的限制措施之下,中国在努力发展自给自足的芯片产业,但如果没有中国的电池,美国可能很难扩大其电动汽车产业。

从美国到日本,成功的工业化往往利用了较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的技术。例如,孟加拉国通过韩国和中国的投资,建立并扩大其纺织业和服装业。与此同时,尽管政府大力推动,但印度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比例十年来一直停滞不前。

印度希望实现出口主导的工业化,如果不利用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就有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如果没有中国工程师的一些初期援助,印度如何能够建立一个繁荣的电动汽车产业?

除了经济发展,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都需要国际合作。过去十年里,中国在控制肺结核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它可以与其南亚邻国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

中国成功的经济改革是建立在义务教育的普及基础上的。同样,孟加拉国和印度在提高青少年识字率方面也取得可圈可点的进展。然而,印度在语言方面的复杂性给教育公平带来一道独特的障碍。相比东亚全球公认的出色教育质量,南亚国家仍需弥合差距。为了释放全部经济潜力,孟加拉湾国家必须优先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也许要从东亚的成功中吸取经验。

衡量经济发展的真正标准,不仅仅是国内生产总值,而是人民的福祉。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印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尽管存在领土争端,但对抗中国本身并不是目的。例如,对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和应用程序的打压,可能会让印度民众付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

相比泰国和越南等其他新兴经济体,这样的政策有可能使印度处于竞争劣势。由于印度自己对获取中国尖端技术设限,印度可能会在不经意间阻碍本国的发展。在印度开辟经济复兴之路之际,这种双输的做法有何明智之处?

这可能的确是“印太时代”。虽然这个词是为了抗衡中国而杜撰的,但它可以被重新设想为亚洲更广泛的合作——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该地区人民的集体福祉将超越狭隘的政治。不管是抗击肺结核还是提升教育水平,孟加拉湾国家都会从中印合作中受益。(编译/许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