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9月18日电 “記你一功,這次材料的及時調配,可讓我們避免了‘無米下鍋’的局面。”專案書記嚴欽拍了拍物設部部長餘遠雄的肩膀,讚賞道。

image.png

作為中交三航局316國道隨縣專案團隊的骨幹成員,餘遠雄有個“及時餘”的綽號,說的是從漢江二橋專案到316國道隨縣專案,七年如一日,每次突發“急難險重”情況時,都能保障物資設備及時運轉,既是承諾,也是擔當。

那年大雨如注,不分晝夜,漢江二橋專案部的群裏異常沉默,所有人都在關注一件事,漲水,還是漲水,看著群內每隔兩個小時通報的水位資訊,每個人臉上都掛著憂慮,這個天氣,不僅影響施工,更影響混凝土主材河沙的運輸。過高的水位讓當時的漢江航道只出不進,通航受阻,無法用船實現大批量河沙運輸,一旦河沙緊缺,勢必引起分包隊伍窩工,這讓本來就緊張的工期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近處的河沙運輸不過來,我們從遠處調。”出乎意料的,在所有人糾結於近處取沙場的難題時,餘遠雄指向地圖上的洞庭湖和鄱陽湖,這“捨近求遠”的思路卻讓事情出現了轉機。面對成本上的疑慮,餘遠雄用一個晝夜給出了答案,帶著黑眼圈給出了新的河沙運輸方案,新方案採取了沿長江水系將河沙運送至荊州,再由荊州調配卡車運輸河沙至沙洋,對比窩工造成的損失,新方案顯然更加有利。仔細考量新方案後,專案經理拍板做出了決定,“上車。”

瓢潑大雨的天氣裏,兩人趕赴洞庭湖和鄱陽湖以及荊州碼頭,一點一點地實地驗證河沙質量和方案可行性,協調當地的船隻車輛。淩晨三點,穿著雨衣的二人,蹲在碼頭邊,看最後一船河沙裝車,專案經理遞給餘遠雄一瓶提神的飲料,兩人相視無言,松了口氣,沒有歇息,直接驅車趕回專案部。

到了中交三航局316國道隨縣專案,協作單位的老張也聽說了這位“及時餘”的事蹟,有些忐忑的找到了餘遠雄的工位,“我們目前施工順利,但是碎石緊缺,這邊的料場多是花崗岩,不是我們需要的石灰岩,等到了路基施工、水穩、瀝青攤鋪的時候,可能會面臨窩工風險,聽說餘工走遍了湖南湖北,想來探尋點經驗。”說著,老張臉一紅,聲音也越來越小。餘遠雄思考了一會兒,隨後從工位抽屜裏拿出了一張湖北地圖,指著地圖向老張介紹,“荊門、廣水、襄陽一帶確實沒有所需的石灰岩,但京山和鐘祥那邊,倒是聽說有石灰岩,不過還需要去現場看看,你們繼續推進現場施工,材料的事情包在我身上了。”

接下來的日子裏,餘遠雄利用各種出差的機會對多地料場進行了實地考察對比,持續跟蹤了一年多價格,為該協作單位選擇了一個合適料場,節省了近25%的成本。

長達六十裏的道路上,他管轄了80餘臺設備和2臺特種設備,每週都要對每臺設備進行人員交底教育和日常作業檢查,“連接螺栓每次班前進行檢查,插銷每過一孔檢查一次,臨邊防護要注意查看間距…… ”一邊檢查,餘遠雄一邊給物設部新來的物設員鄭筠庭挨個講解要點。

當100餘噸的架橋機準備進場時,餘遠雄深知進場流程之複雜,對此進行了專項計算,如果是按照常規程式,等架橋機到現場後,進場組裝到報檢驗收完畢,大致要30天,而架橋機進場時間長必然會導致工期滯後。

image.png

餘遠雄深知時間就是效益,為此提前半個月,與市場監管局協調報檢事宜,與交通局溝通進場交通事宜,走訪鎮政府等相關單位進行深入對接。確定了三次驗收流程,在架橋機報檢前,專案部在架橋機所在地進行一次驗收,設備到場後,再聯合相關單位開展二次驗收,使用前進行三次驗收,確保進場流程通暢的同時,既保障了驗收品質,也提升了驗收效率。本次設備入場僅用了11天時間完成,節省了近19天工期,監理人員驗收無誤後向餘遠雄豎起了大拇指,“以前常聽人說物設是後勤部門,卻沒想到你事事都做到了前面,各種問題都能及時處理。”

每一次的物資保障,都凝聚了物設人的心血;每一次的及時運轉,都浸透著物設人特有的浪漫。如今,餘遠雄榮獲中交三航局供應鏈(採購)管理先進個人,而他仍在盤點材料的一線,“及時”的守護著工程的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