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肯尼亚4月6日电 在肯尼亚东北部烈日炙烤的拉姆至加里萨道路项目现场,总能看到一个矫健的身影穿梭于中国工程师与当地村民之间。他是文森特·罗蒂奇,中交一航局四公司肯尼亚项目部的联络官,用八年光阴在非洲大地上架起了一座座特殊的"桥梁"——不仅是钢筋水泥铸就的交通动脉,更是中非文化交融的纽带。
这个出生于凯里乔郡的卡伦金族青年,人生的转折始于2014年的春天。那年,叔叔建议他去中国留学,从未踏出东非的他,带着对神秘东方的向往踏上了求学之路。在中国河北的高等学府中,他不仅掌握了机电技术和流利的汉语,更在求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深意。"中国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同学们的悉心帮助让我铭记于心,感念至今。"回忆往昔,文森特的脸上总是浮现出温暖的笑容。
2017年,文森特学成归国,通过面试加入了中交一航局四公司肯尼亚项目部,成为内马标轨铁路项目建设大军的一员,并很快崭露头角。在征地协调现场,这位"中国通"的肯方联络官展现出了独特的智慧:他既用当地部族长老熟悉的语言解释铁路建设的益处,又将中国建设者的施工方案转化为村民能理解的比喻。标轨铁路建成后,他自豪地对中国同事说:"我还记得小时候追着米轨火车跑的情景,如今来自中国的标轨铁路已然穿越非洲,这让我感到无比骄傲!"
从马库帕大桥到拉加公路,文森特的角色早已超越了一名普通的翻译。在索马里族聚居区,他凭借丰富的学识和对两个国家的深刻了解,游刃有余地协调社区关系;面对纠纷时,他灵活运用肯尼亚的谚语与习俗奔走于中肯双方之间,为圆满解决问题搭建宝贵的沟通桥梁。而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便是在项目部工作期间遇到了自己的挚爱——供职于试验室的妻子。如今,他们已经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工作之余,当夕阳染红东非的天际,文森特常常坐在项目部的办公室门前,与中国朋友们畅谈交流,还热心地教那些对斯瓦西里语感兴趣的同事学习当地语言。八年的中企工作生涯不仅为他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他对自己和这个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文森特,这位跨越山海的"桥梁工匠",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中非友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篇章。